第五百五十五章 老朱真冤!-《埋葬大清》
第(2/3)页
“也正是因为咱喜欢种地,咱知道老百姓种地到底有多辛苦,所以咱才敢在大明报纸上写劝课农桑的文章——如果皇帝连地是怎么回事儿都不知道,那他还劝个屁的农桑?老百姓不比他懂种地?”
随手将镐头递回到徐振东的手里,朱皇帝又接着说道:“朕知道,胡言他们之所以想要闹腾,一是因为咱们大明收的商税重了,二是因为咱们大明现在不兴科举,他们失去了直接做官的道路,只是朕没无论如何也没想到,居然还会有这么多的蠢蛋跟着他们闹腾!”
“老话说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可是你自己说,你们凭什么去为官一任?是凭着你们一腔热血赤诚好忽悠?还是凭着你们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?还是说,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官,真就那么难?”
“你们知不知道,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官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让你们真正知道民间疾苦,同时也是为了让你们积累下做官的经验,为了不让你们不至于因为没有施政经验就敢凡事都拍脑门子胡来。”
“你们是否体谅朕的难处,朕不在乎,因为朕是皇帝,但是你们不能不体谅天下百姓的难处,因为你们的父母也同样是百姓。”
随着朱皇帝的话音落下,在场的一众士子们都低下了头,因为朱皇帝的这番话看似在讲道理,实际上却不仅仅只是在讲道理,而是隐含了一丝威胁——朕不在乎你们是否体谅朕,因为朕是皇帝,朕不高兴了可以让你们丢掉功名甚至丢掉性命,你们不体谅老百姓,朕也会不高兴!
瞥了一眼低头的生员们,朱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那几个出身商贾之家的生员:“你们是不是觉得,朕不收民赋民税,反将商税税率定的太高,所以商贾负担太重?”
几个出身商贾之家的生员们没有回答,但是朱皇帝的心里清楚,这些生员的沉默,也同样是一种回答。
朱皇帝冷冷的瞥了一众出身商贾之家的生员们一眼,嘲讽道:“你们怀念当初太祖高皇帝定下三十税一的税率,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,当初太祖高皇帝立国之时是什么情况?太祖高皇帝为何要定下三十税一的税率?又为何要定下四民之制?扬州十八户之事,你们真就一点儿都不知道?”
说起来,老朱是真冤,比如史书上记载老朱残暴嗜杀,就算是那些跟着他起家的老兄弟也能毫不犹豫的痛下杀手;比如说,都说老朱忘了自个儿出身农民,定下的军户、匠户、农户、商户制度只是为了维持朱家的江山;再比如说,都说老朱没什么学问,定下三十税一的税率纯属于拍脑门子瞎决定。
就连某部知名的历史大作《史上第一混乱》都调侃过这事儿——朱元璋表示,就算让木匠去当经济学家也不会有任何问题。
实际上,所有抛开历史背景谈制度的行为,都是耍流氓!
比如说老朱杀功臣这事儿,汤和、耿炳文、沐英、郭英、徐达等一众大明的开国功臣们绝对会跳出来表示没这事儿,被杀的那些都是因为他们该死——胡惟庸意图谋反,蓝玉炮轰自家城池,哪个不该死?
实际上,老朱定鼎天下后曾经册封了25位公爵、79位侯爵、12位伯爵、11位子爵和23位男爵,这150个勋爵当中被处死只有26人,其中公爵4个,侯爵20个,伯爵2个。
杀功臣?
徐达表示我特么在北平挂掉的,吃不到南京的蒸鹅啊混蛋,你们少往老子身上泼脏水!
关键是还有一个人的存在,可以佐证老朱并不是那种残忍嗜杀的昏君,那就是史书上并不出名的御史大夫范从文。
御史大夫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自然不必多说,只是跟其他朝代御史大夫不同的是,大明朝的御史大夫们有属于他们的绩效考核,每人每年甚至详细到每月都有一定喷人量的绩效考核——喷的多了不一定会涨工资,但是喷的少了就肯定会扣工资。
言官嘛,风闻奏事,喷对了就对了,喷错了也无所谓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大明的御史大夫们才会像疯狗一样逮谁咬谁,看谁不顺眼就先喷几句,有证据没证据都得弹劾弹劾,就算是面对皇帝也不会手软。
御史大夫范从文就因此而得罪了朱元璋,多次毫不留情的硬怼朱元璋不说,甚至指责朱元璋存在“罪、过不分明”以及“权大于法”的情况,反正就是喷,为了保证自个儿能拿到工资,范大夫也算是豁出去了!
然而,朱元璋不仅没杀范从文,反而赐给了范从文五幅写着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条幅,表示你范喷子喷的对,咱这个皇帝喷不过你,所以赐你五幅你老祖宗的名言,咱给你五次免死的机会,以后你丫就放心的喷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