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四章 庸挣也写过反诗!-《埋葬大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反诗?

    曾诚嘿嘿笑了一声,说道:“万里碧空净,仙桥鹊架成。天孙犹有约,人间那无情?弦月穿针节,花阴滴漏声。夜凉徒倚处,河汉正盈盈。”

    “这首《七夕》便是庸挣所作,其中“万里碧空净”可能是指他已经顺利战胜了其他阿哥们,如愿当上皇帝,“天孙犹有约,人间那无情?”则是在向其他的阿哥们表态,表示他并不会对他们下手。”

    这就纯纯的扯蛋了。

    庸挣封自己的兄弟为“阿其那”、“塞思黑”,这哪儿“人间岂无情?”这分明就是“人间真无情!”

    而且别看庸挣这货自己写诗,而且写出来的远诗比钱聋老狗那四万多首打油诗有水平,但是庸挣待写诗的人却很不友好。

    “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”就是庸挣朝的事儿!

    曾诚又接着说道:“庸挣的这首诗之所以是反诗,关键就在最后一句——“夜凉徒倚处,河汉正盈盈”,夜深人静的时候,还在想着“河汉”,这不就是“人心思汉”、心念大明吗?”

    当曾诚的话音落下后,无论是朱皇帝还是崔老汉等一众老农都哈哈大笑起来,只是笑着笑着却又笑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“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”的标准来看,那么庸挣这货的“夜凉徒倚处,河汉正盈盈”绝对算得上是反诗,然而人家庸挣就是这么写了。

    如果是一个普通汉家百姓敢起名叫做“明兴”,那么这个人绝对会掉脑袋,但是山东布政使富察·明兴因为姓富察,所以人家就可以叫做明兴。

    类似的例子还有光绪二十六年,大清最后一次开科取士的头名状元王国军——就因为王国军和亡国君同音,吃稀那老娘们儿就直接在王国军的名字上打了一个红“×”,然后又写了两行字:“你亡国君大清,我死济南国军!”,命人送去五尺素绢,赐状元王国军悬梁自尽。

    崔老汉等一众老农当然不知道王国军这个倒霉蛋的事儿,但是只听到曾诚短短几句话就把庸挣写的《七夕》给定义成了反诗,心里也不禁有些发毛。

    眼看着崔老汉等人的脸上显露出一丝惧色,朱皇帝却是哈的笑了一声道:“咱大明可没那许多破事儿,且不说嘉靖年间的海瑞骂嘉靖这事儿,就算是现在,民间也从来不缺骂咱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骂就骂了呗,咱一个当皇帝的,享受着天下万民的供奉,被骂几句又能怎么样?被骂了,说明咱有些地方做的不对,不得百姓的民心,那咱就改呗,总不能咱改了,你们还骂咱吧?”

    朱皇帝伸手抓过崔老汉的手,轻轻拍了拍之后说道:“老丈,你记着咱接下来要说的话,也要把咱接下来说的话传出去,让天下人都知道,都记住。”

    待崔老汉郑重的点头应下后,朱皇帝才沉声说道:“如果皇帝和朝廷为百姓办实事儿,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,那伱们就支持皇帝和朝廷,要是皇帝和朝廷不为百姓办实事儿,那你们就要团结起来,推翻他们!”

    说完之后,朱皇帝也不去管有些手足无措的崔老汉,而是正色对曾诚和张德全吩咐道:“你们也要记住朕的这句话,不仅要让这句话传出去,还要把这句话写到朕的实录里,挂在官府里,让天底下的官老爷们都记住,不为百姓办事儿、办好事儿,百姓是不愿意的!”

    只要看看崔老汉等一众老农满是激动的脸色和通红的眼眶,曾诚就知道那些生员们的计划彻底废了,也知道胡闻洪和张希劲那些豪商巨贾们彻底废了——当朱皇帝的这句话传出去之后,且不说实际执行起来的效果如果,但是在三代甚至五代之内,天底下就不会有人跟着那些生员和豪商巨贾们瞎折腾!即便是朱皇帝的后代胡来,朱家的皇位起码也能稳传三代!

    朱皇帝却也不在乎曾诚等人心中的想法,只是拉着崔老汉的手站了起来,笑着说道:“走,咱们去看看那些生员老爷们,看看他们开荒开的怎么样儿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砰!”

    徐振东手里的撅头重重的刨在地上,然而土层却没有像徐振东预料的那样儿被翻开,反倒是撅头被坚硬的土层弹到了一边,徐振东的双手也被震得又疼又麻。
    第(2/3)页